Responsive image
CBME向下扎根,急診專業向上發展:臨床教學、核心課程、與次專長訓練的進展
台灣急診醫學會
NT$ 1,000
2025-02-20 ~
課程長度 1 小時 22 分鐘
影片 3 部

提供1分繼續教育積分、1分師培積分

l   急診毒物學訓練與次專長發展之規劃

急診醫師常常會碰到急性中毒的病人,因此臨床毒物學的教育是急診專科醫師訓練中十分重要的領域。台灣急診醫學會在2006年毒化災委員會林增紀主委的帶領下,推動了本土化的毒物學教科書的編撰。2008年本人接任毒化災委員會主委,持續推動並辦理師培認證課程,這就是2009年「急性中毒救命術-AILS」教科書與「AILS provider course」的源起。AILS課程及教科書在往後多年間,在林志泉主委及胡松原主委的努力下修改到第三版AILS教科書,課程也有許多的精進改良。

台灣急診醫學會深知發展急診次專長領域對於急診醫學的進展十分重要,第一屆的臨床毒藥物專科醫師在2019年認證通過,是本學會所認證的第一個次專長專科醫師。為求持續發展臨床毒藥物次專科醫師,本學會特設立臨床毒藥物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於202210月起開始第一屆的臨床毒藥物次專科醫師訓練。本演講將說明臨床毒藥物次專科醫師訓練的規劃,以供其他次專長領域的老師參考。 

提升醫病「心」境界-談新,談心-周上琳醫師

溝通是大眾關注的醫療核心能力,也是能力導向的醫學教育發展的重點之一。急診醫學會急診專業發展工作小組致力開發各項核心能力課程,推動創新溝通課程,以情境例式,區別其中不同角色的「情緒」與「想法」,包括醫療照護者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進而增進醫療照護者對不同人的理解與體諒,尤其是能認知體諒自己的反應與衝突的原因。從對自己的理解與和解出發推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和解能力。這種學習不但能增進醫療照護人員的 resilience ,也改醫病溝通的結果。

    臨床主治醫師如何運用CCC-蔡長志醫師

能力導向的醫學教育已經成為台灣急診界的住院醫師訓練共同模式,隨著各項教育制度、核心能力課程、臨床體驗、評估方式等的變革進展,臨床教師往往感受到認知負荷增加與更多的時間精力消耗。但CCC的主目的是協助與統合教育工作以提升醫學教育品質,應成為臨床教師的助力而非負擔。我們以「角色」、「關係」、「溝通」模式分析住院醫師、臨床教師、臨床能力委員會三者之間的互動,以臨床主治醫師的角色立場來建議簡單的行動原則:包括如何反應住院醫師的問題,如何善用臨床能力委員會的評定結果來帶住院醫師、如何有效率地滿足文件紀錄要求等。期望臨床主治醫師得以找出獲益的模式,進一步參與能力導向的醫學教育。

課程類別
師資培育專區
QR code
分享
Responsive image